目录 链接到标题
1. 打工:时间换钱 链接到标题
打工,表面上是通过工作获得报酬,实则是一种系统性驯化。你卖掉的是时间,是健康,是自由。
- 你停下,就没收入;
- 你越拼,就越深陷;
- 所谓稳定,不过是给你拴上的“金项圈”。听起来是保障,其实是困住你的那根链子。
一个高薪打工人,和一个流水线工人,在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。他们只是价格不一样的“时间商品”。
打工的本质,是你唯一的收入来源被外部牢牢掌控(老板、公司、客户或者其他)。 其核心问题在于:你只能通过“干活”才能赚钱,且你什么时候能干、干到几点、干多少、拿多少,都是别人说了算的。所以你表面上看是在赚钱,其实是你把赚钱这件事的“控制权”交出去了。换句话说你被收割了。
2. 如何被收割的? 链接到标题
你以为自己在上升,其实只是刚好合格——足够稳定产出,又不会轻易出逃。
- 教育:从小学到研究生,十几年里,我们习惯了“听话就有奖励”的路径。除了能提升所谓"能力"之外,其实更多是在训练你服从制度、适应框架,看你能否成为合格螺丝钉。作为普通人来说,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你成为自由人,而是让你成为合格的“雇员”。
- 职场:每天996,通勤、内耗、PPT、KPI……它把你的白天掏空,晚上让你自我怀疑。
- 房地产:30年房贷,本质是你用三分之一(以我们这代人的工作强度对应的平均年龄来看,我觉得甚至是二分之一)的人生给系统打工。如果你在18-23年内上车了,说实话,没得选了,容错空间太低了。
- 消费:用买买买填补内耗,让你永远没有积蓄。而越没有积蓄,就越不会自由,大概率一生都在这个循环里打转。
这一生,被一套成熟的“工蚁养殖场”编排好了。整个系统就像一座工蚁养殖场,教育给你路径,职场抽干你,房贷锁死你,消费榨光你。
3. 高效的"系统" 链接到标题
- 系统运行的目标不是“人自由”,而是“效率最大化”。你越听话、越稳定、越内卷,系统越喜欢你。
- 羊群效应+路径依赖,让你不敢“跳轨”。一旦“离群”,你会被标签化、边缘化;家庭、社会、朋友、平台算法,都会把你“推回轨道”;最后你甚至开始自我说服:这条路虽然苦,但好像也没得选。
- 权力与资本天然向上集中。普通人没有资源,没有主动权,只能靠努力去“靠近中心”;而你越接近,付出的代价越大,自由越少,风险越高。
4. 工资 vs 资产 链接到标题
很多人觉得“月入三四万”就很体面,“进大厂”就很稳当。
可问题是:这份收入能不能断?你有没有积累?有没有不靠卖命也能流进来的钱?
打工的工资,是别人给你定价,且随时能被重置。
真正的财富,不是你一个月挣多少,而是“有没有不靠劳动也能持续增长的东西”:
-
稳定现金流的资产:房租、股票分红、债券利息;
-
可复用的数字产品:课程、模板、插件、版权专利;
-
自主掌控的流量入口:社群、平台、个人品牌。
资产才是你真正的底气——当别人还在靠工资活着,你已经有了选择权。
打工人依赖的是被动的价格标签,资本人依赖的是主动的时间复利。前者随时归零,后者越滚越大。
5. 剧本 vs 自己 链接到标题
不要再幻想靠“更努力”就能破局。
真正压垮普通人的,从不是懒惰,而是始终活在一套只能消耗、不能积累的结构里。
——你的时间被定价,你的身体被绑定,你的每一份收入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你看到的是工资单,系统看到的是稳定税源、长期房贷、持续消费。
我们能做的第一步,就是先看清这一切。
当你开始怀疑,才能真正思考。 当你真正思考,才能变得客观。 当你变得客观,才能摆脱控制。 当你摆脱控制,才能活成自己。 可现实是—— 多数人即便思考了, 最终, 或选择了顺从地遗忘, 或学会了体面地妥协, 或其实从未打算走出那座看不见的牢笼。